首页 > 最新消息 > 医疗保健 > 6成躁郁症吃锂盐没效?原来是这个基因搞鬼
(中央社台北25日电)「锂盐」是医界使用多年的躁郁症药物,但临床观察发现,仍有2/3患者服用后未有明显改善,台大近年和美国、德国等研究团队合作,发现患者拥有某特定基因,使用锂盐才有效。

这一项由台湾大学、德国慕尼黑大学、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及其他19国研究人员合作的研究发现,第21对染色体上的数个位在长链非编码转录体(long non-coding RNA)基因上的位点,与锂盐的治疗反应有显著相关。研究成果今年3月已在国际期刊「刺胳针」(The Lancet)上刊出。
台湾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郭柏秀表示,「躁郁症」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,带给患者生活极大不便,1960年代中期起许多国家都以「锂盐」作为情绪稳定剂。
不过,多年来「锂盐」治病机转始终是个谜,且使用锂盐的躁郁症患者仅有1/3明显改善,另有2/3部分改善或完全没改善。
郭柏秀指出,近期跨国研究团队先以全基因体扫描方式,进行人类染色体上超过600万个位点的分析,并观察2563名使用锂盐超过2年的患者,初步发现有5至8%带有「AL157359.3」基因的患者,使用锂盐时不仅治疗效果佳、复发机率也低。
郭柏秀说,希望透过这个位点,找出相对应的生物功能,进而「钓」出更多位点,厘清躁郁症真面目;此外,未来也盼发展出筛选机制,如躁郁症患者用药前检测出这项基因,就可以锂盐治疗;如没有,则可优先使用其他药物治疗,增加改善机会。(中央社记者张茗喧报导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