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最新消息 > 医疗保健 > 吃这些药会抑制排汗 小心热到送医
(中央社台北1日电)连日高温,今年7月因热伤害就医者比去年多1.5倍。北医附医日前收治一名帕金森氏症患者,因药物抑制排汗,又待在密闭房没开冷气,热到意识不清送医。

热伤害包含中暑、热晕厥、热痉挛、热衰竭、暂时性热疲劳、热水肿等。根据卫生福利部统计,今年7月有608人因热伤害就医,比去年同期397人次高出1.5倍。
台北医学大学附设医院急诊部主任高伟峰上午受访时表示,最近因中暑就诊民众变多,其中有一名50余岁中年人,患帕金森氏症长期服药,药物本身有抑制排汗效果,他在家又没开电扇、没开冷气,到院已经意识不清,经紧急降温处理才恢复。
高伟峰说,人体散热有几种方式,包含传导、辐射、对流、蒸发,其中辐射以待在冷气房效果最好,对流则是要保持环境通风,蒸发就是排汗,是人体散热最有效的方法。
不过,有些药物会抑制排汗,高伟峰说,如感冒药中治鼻塞的药物常有抗组织胺、抑制肠胃蠕动的肠胃炎药、有些药房买的安眠药、帕金森氏症用药、抗精神病、抗忧郁症药物等。
他说,如果有服药,除了避免大热天下活动,待在室内也最好开冷气,或一定要保持通风,帮助身体散热。
卫福部国民健康署也提醒,任何人都有可能会发生热伤害,尤其婴幼童、65岁以上的长者、慢性病患、服用药物者、户外工作者、运动员或密闭空间工作者及过重者等,容易因高温而造成热伤害。
国健署建议,预防热伤害要保持凉爽,穿著轻便、浅色、宽松、透气的衣服;不论时间长短,绝不可将幼童单独留在密闭、停泊的车内;要补充水分,不可等到口渴才补充水分,且养成每天至少2000c.c.白开水的好习惯。
婴幼童及长者应避免於上午10时至下午2时外出,如果必须外出,建议行走於阴凉处,并涂抹防晒霜、戴宽边帽以及太阳眼镜。
若出现体温升高、皮肤干热变红、心跳加速,严重者会出现无法流汗、头痛、头晕、恶心、呕吐,甚至神智混乱、抽筋、昏迷等症状,应迅速离开高温环境、降低体温(松脱衣物、用水擦拭身体或搧风等)、提供加少许盐的冷开水或稀释的电解质饮料,并以最快速度就医。(记者陈伟婷报导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