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最新消息 > 医疗保健 > 一块皮肤 救了无数八仙尘爆伤患
(中央社台北26日电)国人「留全尸」观念重,捐赠皮肤意愿始终不高。去年遇上八仙尘爆事件,卫福部斥资新台币2亿元进口大体皮肤治疗伤患,为防类似事件重演,卫福部将设立「国家型皮肤保存库」。

(中央社档案照片)
去年6月27日新北市八仙乐园发生粉尘爆事故,造成15死、499伤,伤患平均烧烫伤面积约41%,当时卫福部耗资新台币2亿元购买国外大体皮肤,成功治疗多名伤患。
卫福部医事司副司长商东福今天出席八仙尘爆感恩音乐会时表示,尘爆事件后卫福部已深刻反省,近来透过国际交流,了解各国面对大型伤患时的机制,因此将成立「国家型皮肤保存库」。
台大医院整形外科主任戴浩志指出,台湾皮肤捐赠风气一直以来都不高,相较於每年300名器官捐赠者,每年捐赠皮肤个案不超过40人,大体皮肤库存量低於5000平方公分,根本不足以供给临床治疗使用。
国人不愿捐皮肤,主要是传统「留全尸」观念,戴浩志解释,其实摘取的皮肤只有原本皮肤的千分之10英寸,非常非常薄的一层,而且摘取的部位均以背部、大腿等衣物能遮盖的部位为主,外观上几乎看不出来。
捐皮肤能帮上什么忙、和一般敷料有何不同?戴浩志说,皮肤不只是保护身体的第一线屏障,还能调节体温、防止细菌入侵、排出多余的水份及盐份,一旦受损,水分及电解质就会流失,极有可能造成休克或死亡。
台大医院整形外科主治医师黄慧夫举例,如一名患者全身大片皮肤受损,即时敷上大体皮肤,「会让身体误以为皮肤还在」,可先稳定伤者的心跳、血压,让医护人员能好好替伤患治疗,提高患者本身修复能力,降低感染风险,及早让受损的皮肤长回来,是一般敷料无法达到的效果。
相较於其他器官,捐赠皮肤的标准相对宽松,黄慧夫说「捐赠皮肤没有年龄限制,只要皮肤健康都能捐」,捐赠者只要没有传染病、皮肤病、褥疮,即便是年长者都能捐;有别其他器官时效性短,皮肤捐赠者过世后6至8小时内都能捐,且捐赠的皮肤可保存长达3年。
戴浩志表示,台大医院去年起承接卫福部「国家型皮肤保存库」,未来将建立一套标准作业流程,不只将提升捐赠皮肤从摘取、保存的品质,同时鼓励更多民众捐赠意愿,希望能从每年40人提高为300人。(记者张茗喧报导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