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﹥ 最新消息 > 醫療保健 > 拿泥!從小學到大的體育課暖身操 恐讓運動更無力
(中央社台北1日電)以前體育課老師都有教,運動前要暖身才不會受傷,有人甚至認為要拉筋拉到痛,才算把筋拉開。但最新研究顯示,拉長肌肉超過30秒,肌力可能降低約15%,且運動時更容易疲勞。

從小學開始,體育課前老師都會帶領同學做4個8拍的暖身操,把筋拉開,想不到研究顯示,這樣的暖身法可能讓降低肌肉肌力。
台灣物理治療學會日前舉辦第41次年會暨學術論文研討會,台灣大學醫學院物理治療研究所學生賴冠帆發表「系統性文獻回顧動態伸展技巧對於爆發力之立即見效」研究成果,發現若運動員以靜態伸展暖身,運動成效將比動態伸展低15%。
賴冠帆表示,以短跑30米衝刺為例,靜態伸展的成績約為3.3秒,但動態伸展則可進步到3.1秒,在分秒必爭的賽事中更顯其重要性。
● 靜態、動態伸展有何區別?
研究指導老師、台灣大學物理治療學系講師柴惠敏解釋,過去小學、國中體育老師帶領學生進行各部位4個8拍的拉筋,就是「靜態伸展」;「動態伸展」則是縮短拉筋時間,例如常見的弓箭步,一蹲下去就要上來,不過度伸展肌肉。
柴惠敏說,傳統觀念認為運動時力量來自肌肉收縮,才會以靜態伸展拉長肌肉,不過,自1990年開始越來越多研究發現,「肌腱」可能才是力量來源的關鍵,肌腱就像一條橡皮筋,一旦伸展、拉筋超過30秒,就可能出現疲乏,肌力不增反減。
● 路跑等運動正夯,民眾應如何正確暖身又不降低運動效率?
柴惠敏表示,運動前的熱身應以「動態伸展」為主,每次至少做30分鐘,可活化肌肉使肌肉更有彈性。
如擔心運動完鐵腿,「收操比暖身更重要」柴惠敏強調,運動後肌肉、筋膜變緊,多餘的水份及酸性物質一時排不出,堆積在體內就會造成酸痛,應進行20分鐘「靜態伸展」,將肌肉拉開、加速代謝,比較不會出現鐵腿等不適症狀。